我的目標規劃和實踐法,一起邁向理想的人生!

Engine Bai
8 min readFeb 9, 2022

--

今年想多寫一些和技術比較無關的文章,先從影響自己最深的目標規劃開始。最近剛好在看 Soft Skills 軟實力|軟體開發人員的生存手冊 這本書,書上很多提到的內容和自己發展方向和目標不謀而合,除了軟體開發、注重技術成長之外,同時在學習、財務、健康、心靈…等領域也有對應的發展,看看自己目前朝著想要的人生重要目標邁進,回想自己當初怎麼走到這的,彙整當初的生活轉折點和一些方法來啟發晚輩,讓大家也能擁有自己的目標並且努力朝那個方向邁進。

你們有毅力與決心去追尋人生中更艱難的道路

最重要的是…

你們願意在人生的路上,助他人一臂之力

From Soft Skills 軟實力 作者

轉折啟發

何時開始做人生目標規劃?時間要倒轉回大學時期(在撰寫此文之時已經轉眼超過 10 年),在大三剛好經歷一段非常迷惘的時期,看了一本很特別的書,叫做「這輩子,只能這樣嗎?」書的標題完全驚動了我,那時候不只是單純讀完這本書,還認真做了裡面的思考和練習(就是叫你好好思考你真心想要什麼?然後不斷透過改變思考、改變語言、改變習慣來讓自己從負面人生慢慢轉正),那時候做書上練習所列出的人生想要清單如下:

那練習是要每天思考一樣的問題,每天回答的時候很多想法都會不斷重複,那就可以歸納出幾個大方向,那這就是我的第一版人生目標清單,正式開啟了這方面的思考和規劃經驗,多謝了這本書扮演我人生改變的重要角色!(我不是為它打廣告!)隨著年紀增長,慢慢摸索自己想要的人生、想達成的大方向以及各方向裡面的小目標,脫離了過一天算一天的日子,往後的每一年我都會開始養成習慣思考一下每年的目標、微調自己的最終目標為何以及每年該做什麼來達到最終目標。

思考方向

所以人生目標有哪些大面向呢?這問題牽涉蠻廣的,但是全部請圍繞在「你」自己身上,可以問問自己「你追求什麼?」、「你有沒有想要成為誰?(典範)」,分享幾個我自己分類大項目:專業技能、職涯發展、興趣、財務、健康、關係、休閒、心理…等,而這些大項目都可以延伸許多子項目。

人生幾大面向

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可能比較著重專業技能 + 職涯發展 + 財務,可能常常為了工作犧牲掉休閒、健康、關係等,但是到了 30 歲之後應該比較講究各方面的均衡發展,這個呼應一個蠻知名的理財法:「罐子理財」,這個方法有兩大重點:

  1. 聚焦:專注自己的目標。
  2. 平衡:特別是心理、情緒層面上的平衡,以免發展不平均導致整體崩壞。(想想你瘋狂省東省西為了存錢,結果哪天心情不好就想大吃大喝,然後把之前努力擠出來存下來的錢一次給花光了,這可以用平衡的方式來解決)

聚焦和平衡就成了人生目標規劃方式的大原則,人生各面向都顧及到而且專注在這些面向。下圖是我從 2020 年開始所擬定的人生大目標面向:

把人生目標列在每年年度目標一開始,讓自己可以明確知道自己的大方向,搭配一些圖片來加強視覺化。

年度目標規劃方法

有了大面向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規劃年度目標,一開始我學到的方法是很多網路上所建議的「曼陀羅九宮格」和「心智圖」方法,這兩個方法簡單又受用,詳細如下:

  1. 曼陀羅方法是畫一個九宮格,最中間是最核心目標,向外發散思考八個不同面向的目標,然後針對八個面向的目標,列出個別的小項目。(下圖是 2011 年年度目標範例)

2. 心智圖跟曼陀羅方法類似(個人覺得是「曼陀羅」的延伸以及視覺上有所不同),一樣是從一個最核心目標為中心,向外發展不同面向的目標。以下是 2012 ~ 2018 年年度目標,皆以心智圖為規劃方法:

拆分成為小目標

一個年度目標需要拆分成為數個以「季」、「月份」為單位的目標,以及列出每一個目標所要完成的具體工作或事項,然後依照所需時間或者優先順序安排在不同月份,像是今年 2022 我的最大目標是「準備 Google SWE 面試,希望在年中 6 月可以準備到一定程度去面試」,那麼我會拆成數個小目標然後安排在每個月目標裡面,例如:了解 Google 面試流程、蒐集別人面試經驗分享、列出必要演算法 & 資料結構、整理題型、擬定刷題策略、安排每天準備的時間、練習英文。以下列出我今年 2022 各目標的優先順序以及執行的季度和月份:

執行

有了年度、季度和每月目標以及細項之後,接著就是最重要的執行,否則目標只是空泛的口號而已,執行和追蹤方法有很多種,我這邊使用到兩種,分別為「看板」、「甘特圖」,我們來個別介紹:

1. 看板

在看板模式當中,一個大目標為一個垂直的列表,列表裡面放滿了這個目標所要完成的事項卡片,然後依照優先順序排序,最先執行的放最上面,完成之後卡片就可以封存或關閉,我之前是使用 Trello,你也可以自己用紙筆和便條紙做看板,看板的好處在於一目了然可以知道大項目的目標以及裡面每個子項目和優先順序,缺點的話等等下面甘特圖會提到:

2. 甘特圖

如果你有專案管理經驗的話,對於甘特圖應該不會很陌生,甘特圖可以顯示目前專案的工作項目以及對應的開始和結束時間,後來我不用看板改用甘特圖來做我的目標執行進度管理,主要是因為看板的缺點是無法定義開始和結束時間,只能知道項目的優先順序和狀態(還在待辦、已經開始或者完成),而甘特圖可以明確知道不同項目的先後順序、何時開始/何時結束,以及解決「相依性」的問題,像是我今年要準備 Google 面試的工作項目當中:「蒐集別人面試經驗分享、列出必要演算法 & 資料結構、整理題型」一定在「擬定刷題策略、安排每天準備的時間」之前就必須完成,這就是「相依性」,解決相依性問題在專案管理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樣在我們目標執行當中也是。

3. 在生活中跑 Scrum?!

在我的工作經驗當中,很多軟體開發團隊都是使用「敏捷開發」或「 Scrum」 作為工作流程,這給我一個想法「不如我也把 Scrum 概念加入到我的目標執行流程」,所以跑 Sprint 的概念就出現在我的生活當中。

補充說明一下:敏捷開發的原則是讓你專注於任務拆解成更小的部分,細緻規劃這些小部分,採用漸進式交付價值,而不是一股腦一次完成。

我的 Sprint 週期為 2 週,我會把每個目標會拆分成為 2 週可以完成的執行項目,如果是一個比較大的項目,則項目可能橫跨好幾個 Sprint,舉 Google 面試準備為例,我的甘特圖安排如下:

一個橫列都是一個從月目標拆解出來的工作項目,以兩週為一個單位去排程,然後我使用 GitHub 的 Project 來當作 Sprint 的看板,一個 Sprint 就開一個專案,然後有 To do / In progress / Done 三個狀態的待辦清單,一個 Sprint 結束之後就會「發一個版本」(這個 Sprint 所作的專案、筆記等成果),自己把目標執行當作軟體開發專案在跑。

在生活中開始跑 Scrum 後就結合上述的「看板」和「甘特圖」兩個專案管理方法,到目前實行了一年多的心得是成效蠻不錯的,可以一目了然知道目前執行狀況,順利安排各項工作和順序,遇到突發狀況或者狀況不佳(例如工作太累回家只想耍廢)也可以迅速調整步調。

把工作經驗套用在生活上不只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可以活用。

總結

其實不管哪一種方法,目標規劃方法基本上不外乎:

  1. 列出你的大方向為何?例如:「3 年內成為資深 Android 工程師」。
  2. 從每個大方向下去思考小目標為何,例如:「深入掌握 Kotlin 程式語言」「參與數個具規模、複雜的功能開發」或者「帶領教導資淺的工程師」。
  3. 排出重要順序(因為我們的時間、精力有限),例如:Step 1. 把官方 Kotlin/Android 文件讀熟 2~3 次 →Step 2. 參與功能架構討論、工作拆分、估時、實作出來 → Step 3. 和資淺的工程師一起 Pair Programming 或者 Code Review。
  4. 安排要完成的時間,把要做的事情列在行事曆上。
  5. 實際行動。
  6. 回頭檢視步調、修正計畫,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留點彈性給你的計畫。

大致上是這樣,希望能幫助到你以及你的人生。

--

--

Engine Bai

白昌永 (大白) Software Engineer, Athlete, Learner. Focused on Mobile / Backend / AI + ML